老人想捐獻遺體,和子女爭執了一年
  84歲生日家宴上,他們終於解開了心結
  7月30日,家住金水區商務社區的危成蓮老太太剛過了自己的84歲生日,節儉慣了的她一直不讓孩子鋪張,每次都是一家人在家裡簡單吃頓飯,這次她過得很開心,因為一年多來,她和子女們的爭執已經和解,子女們不再反對她捐獻遺體。她曾和老伴約定捐獻遺體,未及辦理捐獻手續,老伴病逝。這下子,在實現自己和老伴心愿路上,她邁出了第一步。
  鄭州晚報記者 潘登/文 周甬/圖
  瞞著子女
  成了一名遺體捐獻志願者
  昨日上午,危成蓮剛從醫院回來,前些天她不小心摔傷了手腕。
  “我早年在部隊學校是一名雷達專業教員,退休這麼多年來,我在家喜歡看書看雜誌,腦子還好使。”危成蓮有兩個兒子、一個女兒。7月30日,生日家宴上,一家人其樂融融,她尤其開心,因為心裡的結打開了,她和子女們因為自己要捐獻遺體而產生的爭執已經和解。
  去年5月份,她沒有告訴子女,偷偷去了河南省紅十字會,填寫了申請書,想成為一名遺體捐獻志願者。等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通過表格的聯繫方式打電話給她的子女時,子女們才知道母親做了這樣一件事情。
  母子間的“較量”,她贏了
  一向孝順的子女們這下子可不願意了,這讓他們在親友面前咋抬頭。此後的一年多,母子間多次為此爭吵。
  “媽,你怎麼能這樣做呢?再說,你知道遺體捐獻後會怎麼處理嗎?”孩子們苦苦相勸。
  危成蓮並沒有生硬強迫子女們接受自己的做法,她說自己很明白遺體捐獻是怎麼回事,“我和你爸都主張厚養薄葬,你們平時都很孝順,只要你們心中有我就行了”。
  子女們又出一招,說父親去世後,骨灰被安葬烈士陵園公墓,“難道您不想和我爸在一起嗎?”
  危成蓮告訴子女,他們去世的父親一直都想捐獻遺體,只是突然病逝,沒來得及完成心愿。子女們不說話了,父母的心愿比什麼都重要。
  老伴,我們實現心愿走出了第一步
  危成蓮的老伴王學之,比她大6歲,早年在北京通縣師範讀書,參軍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的一名政工幹部,她是一所部隊學校(空軍雷達學院前身)的教員,後來轉業到鄭州工作。
  他們退休後,喜歡讀報看電視,瞭解到遺體捐獻,就萌生自己也要捐獻遺體的想法,並約定去世後捐獻遺體。“老伴說了,戰爭年代,很多戰友犧牲了,遺體都找不到了,我們很幸運。再說人沒了,非要弄塊墓地,跟活人爭地方,多沒意思,將遺體捐獻,用於醫學研究,生命價值能得到體現。”
  沒等他們的約定實現,2006年,老伴突然病逝。由於沒簽捐獻協議,沒能完成心愿,老伴臨去時為此抱憾,她心裡也一直惦記著。
  完成遺體捐獻登記手續,又獲得子女們的支持後,她和老伴的心愿終於走出了第一步。
  有愛的老人,堅持熬綠豆湯送環衛工
  危成蓮和老伴平時愛幫助人,人緣很好。
  危成蓮退休後,看到大夏天環衛工很辛苦,就熬了綠豆湯,熬了一鍋又一鍋,然後裝在大桶里,坐公交車沿路去送給環衛工。
  平日里,危成蓮沒少幫助鄰裡和陌生人,送個東西,捐個款什麼的。
  危成蓮和老伴的待遇都能分到上百平方米的房子,但他們沒要,“房子夠住就行,給有需要的人吧”,他們一直住的是老伴單位的舊房子。
  上世紀50年代中了500萬元,交了團費後都捐了
  1954年,她還在部隊時,銀行搞抽獎活動,她中了500萬元,她用其中的50萬元交了團費,又請了戰士們吃吃飯,剩下的360多萬元買了公債,隨後全部捐給了國家。
  記者瞭解到,1954年使用的還是第一套人民幣,為了改變第一套人民幣面額過大等不足,提高印製質量,進一步健全我國貨幣制度,1955年2月21日國務院發佈命令,決定由中國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第二套人民幣,收回第一套人民幣。第二套人民幣和第一套人民幣摺合比率為:第二套人民幣1元等於第一套人民幣1萬元。
  當年危成蓮的每月工資按排級幹部發,是13萬元,500萬元相當於她3年多的工資,而她平時連衣服都不捨得買,上學時穿校服,在部隊時穿軍裝,上班後穿工裝,同事們開玩笑說:“你再不買件衣服,都不跟你一塊走了。”
  (原標題:“老伴,我們的心愿走出了第一步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03biutu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